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会员注册    |    登录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学会新闻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科普活动 智库建设 期刊书籍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新闻
科技传播组织建设试点工程系列讲座回顾之二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字体:【】【】【

    2021年7月-11月,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科技传播组织建设试点项目,在广州、上海、北京成功举办了3场产业对接会,结合开展10余场航天科普讲座和科技讲座,进行航天科普和精神讲座以及前沿科技宣传。


    小编精选10场讲座报告,精彩高能内容不容错过,本期为大家带来与2期精彩的航天事业发展成就和航天发展历史讲座的重点回顾。



《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龙乐豪院士


火箭是什么?

    自带推进剂的飞行器。跟氧化剂取之于空气的飞机不一样,火箭的氧化剂燃烧剂都要自己带的。火箭是自主控制的,起飞以后,除非是人为的,因为出了故障,地面叫它(火箭)自毁,一般来讲都是火箭自主控制。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变成动能以后,高速向后喷射,而后按照动量守恒定理(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推动飞行器向前飞行的设备。

火箭做什么?

    是克服地球引力重力,将航天器送入预定的地球或太阳系其他轨道的运输工具。“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个人成长

    我个人是“80后”,今年84岁了,是农民的儿子,是从牛背上走出来的火箭设计师。小时候,在动乱年代,多次死里逃生。解放后,才有机会读书。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以及幼时多次生死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弱受人欺,落后就挨打”, 强国必强军,强军才国安。一个国家的强大,必要要有军队的保护才能安宁。于是萌生了立志报效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的信念,报考大学的时候决定只选择军工院校。
非常感恩,感恩新时代,有机会改变命运,感恩新中国,内心感到温暖。勤奋刻苦,勤工俭学,很多弱势要靠勤奋来弥补。要上进。后来我被保送去交大学习。毕业后,我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我的航天生涯,一直工作到今天。

航天事业

    当年我们国防科工委的张爱萍将军,给我们新来的大学生讲课,有一句话至今我不能忘记,“再穷也要有自己的一根打狗棍,导弹就是我们的打狗棍”。号召我们的新来的大学生,年轻的大学生,你们必须要自力更生,艰苦的努力,赶快把我们中国人打狗棍,中国的自己洲际导弹,尽快的搞出来。
尽管在学校进行了学习,但是工作履职后,签名的时候也会感到胆战心惊。实践知识太少,充分的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还是狭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向周围的老同志学习。

长征三号

    1975年,国家要发射我们国家自己的第一代通讯卫星,需要有一个大型的运载火箭,命名叫长征三号,我是长征三号的总体组织设计师。当时有两种技术方案,第一种是用传统燃料保守一些的技术途径,第二种,是把第三级火箭采用液态氢跟液态氧燃料。液氢是非常不好伺候的,常温状态体积会急剧膨胀800倍,有很大的爆炸危险。当时国家的技术基础比较差,但是我和团队还是坚持主张采用走第二种技术路线,一旦成功,就会把我们国家的火箭升火箭技术提高到一流的水平。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克服30多项关键技术, 1984年的4月8号成功的将我们国家第一个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送上天,开始了我国卫星通讯的自主时代。后来,在长征三号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需要,调整研制了长征三号甲、乙、丙系列火箭。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团队争分夺秒,为国家节省经费、争取时间、赢得尊严。

系列工程与探索

    我也有幸参与到北斗工程,59颗北斗卫星全部由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100%。在探月嫦娥工程中,我首次担任工程副总设计师,参与工程的顶层研究和设计。
此外我一直倡导主持参与航天发展战略研究,第一,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期,我倡导并且主持了叫“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思路来规划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长征6号、7号、8号,现在都已经飞行成功,从1986年提出设想,到2006年立项,2010年到2016年试验飞行,经历了30年。
规划建设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战略登月及深空探测发展的战略研究,在我的航天事业中,获得过很多荣誉,被国家肯定,被国内外同行认可。
归纳起来讲,我有过苦难的少年,奋斗的青年,有为的中年,幸福的晚年。回首过往令人欣慰,展望未来,淡然平静。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担当时代责任》

岳增云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担当时代责任,争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英明决策。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其中一弹是指原子弹,后来升级为原子弹加氢弹的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国防工业是建设重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多次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改善国防装备的落后局面,成为当务之急。毛主席说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有先进的武器,保卫自己。同时我们还要研究运载工具,才能把它运出去。

    1956年,国防部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由航委负责组建导弹管理局(国防部五局)和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1956年10月8日,聂荣臻元帅在北空466疗养院大食堂里宣布五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1957年,聂荣臻元帅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主要内容是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

    根据发展要求,组建5院建制,搭建了10个专业研究室;改建部分军队疗养院成为临时办公地点;组织工业援助谈判,接收苏联P-1导弹,完成了测绘反设计;全军选调干部,从高校选派大学毕业生,从地方科研单位、工业部门、工厂选调技术干部组成科研队伍。

    1958年10月,飞机修理试制厂211厂划归五院。

    后来由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他们尖端技术领域里在华的全部技术专家,不再提供资料和关键性设备资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1059”第一次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研制实现了零的突破,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导弹武器。1964年3月,“1059”地地导弹改称为“东风1号”,由此“东风”系列诞生。

    同时,我国开始自行设计东风二号导弹。在首次失利后,1964年6月,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揭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我国的导弹跨入独立研制的阶段。
随后开始研制东风二号甲导弹,进行“两弹结合”试验,为发射原子弹做准备。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甲安装了原子弹头,在中国本土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

1960年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可以说中国人,在经济条件落后,技术积累和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放弃优厚生活条件,响应祖国号召,只身来到大漠戈壁,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伴,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用智慧、青春和热血,把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永远镌刻在了中国大地上。一次一次不懈努力,在戈壁滩,在实验室,无数前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才成就了两弹一星的成功。60多年来,几代航天人接续埋头苦干,谱写了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

    各科技企业、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学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前辈的遗志,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8625
传真:010-68768617
地址: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邮编:100048
网址:
邮箱:office_csa@163.com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微信订阅号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微信服务号
Baidu
sogou